您好,欢迎来深圳拓思家教网! 手机版

深圳家教网

深圳中考理化考试说明


来源:深圳拓思家教网 日期:2015-6-4

深圳市教育初级中学理化合卷考试说明

第一部分  理化合卷考试参数说明

 

    参数 

学科

题序

分值

选择题

非选择题

考试用时

化学

1-13题

40分

10题共15分

3题共25分

两科共90分钟

物理

14-33题

60分

16题共24分

4题共36分

 

(一)化学学科试卷参数说明

一、题型比例

表1

      项目

题型

题数

分值

选择题

10

15分

化学实验

1

10分

物质之间转化(元素化合物)

1

8分

化学计算

1

7分

二、内容比例

表2

内容

分值

基本概念与原理

约10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

约11分

化学实验

约12分

化学计算

约7分

 

 

三、试题难度

表3

难易程度

分值

容易题

约15分

中等难度题

约15分

较难题

约10分

          

 

(二)物理学科试卷参数说明

一、题型分配

表1 2015深圳市中考物理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序

知识考点

水平要求

题型

分值

预设难度

14

参照物与运动的描述

应用

选择题

1.5

15

二力平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理解

选择题

1.5

16

滑动摩擦力

识记

选择题

1.5

17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应用

选择题

1.5

18

压强知识的生活应用

应用

选择题

1.5

19

简单机械的作用

应用

选择题

1.5

20

电学综合

识记

选择题

1.5

21

电路的连接与电路图

应用

选择题

1.5

22

电与磁应用

应用

选择题

1.5

23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识记

选择题

1.5

24

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应用

选择题

1.5

25

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应用

选择题

1.5

26

声现象应用

识记

选择题

1.5

27

光学图象综合

识记

选择题

1.5

28

热学综合

识记

选择题

1.5

29

物态变化

应用

选择题

1.5

30(1)

伏安法测电阻

应用

实验题

7

30(2)

测量液体密度

应用

实验题

5

31(1)

电功率公式应用

理解

计算题

2

31(2)

电功率计算

理解

计算题

3

31(3)

电功率意义

理解

计算题

2

32(1)

二力平衡,浮力

理解

计算题

2

32(2)

阿基米德原理,密度的计算

理解

计算题

2

32(3)

机械效率,滑轮组

理解

计算题

3

32(4)

压强的计算

理解

计算题

2

33(1)

能量的转化

应用

解答题

4

33(2)

力学综合应用

应用

解答题

4

二、内容比例

表2

     

内容

分值

力学

约27分

电学

约27分

声学

约1.5分

光学

约1.5分

热学

约3分

 

 

 

 

 

 

 

 

三、试题难度

表3

     

难易程度

 

容易题

约32分

中等难度题

约19分

较难题

约9分

 

 

 

 

 

第二部分  理化合卷考试的内容说明

(一)化学学科考试内容要求

一、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科学探究

① 能够针对科学探究问题提出可检验的猜想和假设;

② 能够针对探究目的和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或者针对提供的具体探究过程,推断其实验方案合理性;

③ 能够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取事实与证据;

④ 能够根据有效信息推断结论和进行评价;

⑤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模型等方式解释或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

在实验题型中渗透

2.科学实验

①初步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的方法对粗盐进行提纯。

②初步学会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③初步学会CO2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

④初步学会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

⑤初步学会燃烧条件的探究。

⑥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实验。

⑦初步学会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

⑧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⑨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⑩能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进行安装连接以及安全操作。

注:实验①-⑧为学生分组实验。

 

二、物质科学

专题1:常见的物质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物质的性质

① 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② 能区别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③ 了解溶解度的意义并会查阅溶解度表;

④ 知道pH的意义;

⑤ 记住常见、典型物质的溶解性。

● 不考: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 不考:在温度或溶剂条件改变时结晶量计算;

2.水

① 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污染及防治方法;

② 理解溶液的概念,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③ 会进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④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⑤理解溶解、结晶和沉淀等现象。

● 不考: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

● 只考水溶液的知识。

● 化学计算可要求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或写出计算步骤。

3.空气

① 掌握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空气污染及主要污染源,知道空气质量指标的主要内容;

② 掌握O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③ 掌握典型金属和非金属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产物;

④ 掌握CO2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⑤了解CO2的物理性质和生物圈作用。

● 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金属

① 能区别金属和非金属,理解常见金属的用途与性质的对应关系;

②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简单、典型的运用;

③ 了解金属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

④ 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具有自觉回收金属的意识;

⑤认识合金的概念,如生铁和钢。

●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5.常见的化合物

①掌握典型金属(Mg、Fe等)和非金属(C、S、P、H2等)在空气中或O2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②掌握常见的酸(盐酸、稀H2SO4)和常见的碱[NaOH、Ca(OH)2]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③掌握某些重要的盐(如NaCl、纯碱、CaCO3)的性质和用途;

④理解使用强酸、强碱的注意事项。

● 不考:HNO3的性质;

● 不考:H3PO4、酸式盐、碱式盐的性质。

●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6.常见的有机物

① 识别无机物和有机物;

② 了解重要的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煤);

③了解常见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应用;

④知道一些对生命活动具有意义的有机物(如葡萄糖、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

⑤知道某些物质(甲醇、甲醛、黄曲霉等)对人体的影响。

 

 

专题2:物质的结构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① 理解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② 理解原子的结构,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③ 了解核电荷与核外电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④ 理解物质结构模型化思想及其典型应用(如表示原子、分子的结构、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等)。

● 不考同位素知识和元素周期律。

● 不考夸克知识。

2.元素

① 知道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

② 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了解重要化肥的有效元素;

③ 掌握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名称(如H、C、N、O、Si、P、S、Cl、I、 Na、Al、K、Ca、Fe、Cu、Ag);

④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某些元素(如钙、铁、锌)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能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含量。

3.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①能区别典型的混合物、纯净物;判断典型的单质、化合物;

②运用化合价书写简单的、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③根据化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

④理解化学式表示的意义;

⑤区别典型的酸、碱、盐、氧化物,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

化物,识记典型物质的名称;

⑥会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⑦根据化学式熟练计算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

● 不考酸式盐、碱式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分类和命名。

 

专题3:物质的变化

内容纲目

具体内容

备注

1.常见的化学反应

① 理解H2、CO的还原性和可燃性;

② 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掌握具体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是伴随有能量变化;

③ 了解燃烧的条件、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以及火灾自救的一般方法;

④ 理解质量作用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及其应用;

⑤ 书写常见的、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⑥ 根据化学方程式熟练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不进行过量判断);

⑦ 熟练计算含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参加反应)。

● 不考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 不考:电离方程式

● 化学方程式必须配平

● 不考:过量计算,多步反应的计算,差量计算;

●有关混合物的计算只限于只需一个化学反应就可求出结果。

● 可以引入质量分数、体积和密度的计算。

2.物质的转化和利用

① 理解金属、金属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② 理解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③ 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④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

⑤了解处理“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必要性及一般原则;

⑥知道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⑦了解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⑧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⑨知道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物理学科考试内容要求

一、声、光、和热

① 了解波的简单知识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② 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③ 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④ 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

⑤ 知道声音发生和传播的条件;

⑥ 了解乐音的特性,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⑦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是电磁波。

⑧ 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知道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性;

⑨知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⑩ 知道内能改变的两种途径,知道在热传递过程中用热量来量度热能的变化,了解比热容和热值的概念;

⑪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修改说明:

⑴原:应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释照像机、放大镜和人眼球的作用,知道近视眼、远视眼所戴的眼镜;(修改为: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办法;)。意思相近,改动表述,知识把课本上的投影仪也包括进去了。

⑵原科学课本上没有热机部分的内容,增加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二、力

① 知道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② 了解速度的含义,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③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重力、摩擦力、弹力),并能说明其意义;

④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会画力的示意图;

⑤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⑥ 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含义,会测定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

⑦ 了解牛顿第一定律,能用惯性解释有关的常见现象;

⑧ 理解压强的含义,能说出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⑨ 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存在及其特点,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其特点;

⑩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⑪ 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⑿ 了解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动能和势能可以转化,知道机械能守恒是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⒀ 理解功的概念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知道做功伴随能的转化(或转移);

⒁ 理解功率的概念,能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从能的传递和转化认识功率和机械效率。

修改说明:

⑴增加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目的是要使学生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⑵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修改为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浮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⑶感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并能解释有关的现象;(修改为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定性关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只是将目标动词“感知”修改成“了解”,这样可能更具体。

⑷删除原说明中:①不要求用p=ρgh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课本上有例题).②不要求用机械能守恒条件解题.

三、电和磁

①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② 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出电路图,会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

③ 知道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

④ 会用实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⑤ 理解欧姆定律,了解简单串联电路和简单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⑥ 会测量导体的电阻;

⑦ 通过实验认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描述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特点;

⑧ 了解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磁场方向、电流方向有关;

⑨ 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⑩了解家用电器、家庭电路以及安全用电的常识;

⑪ 了解电磁知识在技术中的应用和电磁学发展史中的典型事例,认识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⑿ 知道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可以用电功来量度,会计算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理解电功率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小灯泡的功率,能从说明书或铭牌了解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

说明:

①不要求混联电路的计算.

②不要求用左手定则判断三个方向的问题.

③不要求用右手定则解答有关感应电流方向的问题.

修改说明:

⑴原科学课本上没有摩擦起电部分的内容,增加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⑵增加会测量导体的电阻;因为这是考试的重点知识之一。

编辑者:深圳拓思家教网(www.sztsjj.cn)